找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十补圆

十补圆

药方名称十补圆

处方附子(炮.去皮.脐)、肉桂(去粗皮)、巴戟(去心)、破故纸(炒)、干姜(炮)、远志(去心.姜汁浸.炒)、菟丝子(酒浸.别研)、赤石脂(煅)、厚朴(去粗皮.姜汁炙),各一两;川椒(去目及闭口者.炒出汗)二两。

炮制上为末,酒糊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真气虚损,下焦伤竭,脐腹强急,腰脚疼痛,亡血盗汗,遗泄白浊,大便自利,小便滑数,或三消渴疾,饮食倍常,肌肉消瘦,阳事不举,颜色枯槁。

久服补五脏,行荣卫,益精髓,进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三十圆至五十圆,温酒、盐汤任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猜你喜欢

  • 粱豉汤

    药方名称粱豉汤处方猪肾1具(切,去筋),淡豆豉5合(绵裹),白粱米3合,葱白(切)1升,人参1两,当归1两。功能主治产后虚羸喘乏,寒热如疟,名曰蓐劳。用法用量上以水3升,煎8合,分2服。摘录《普济方》

  • 化阳汤

    药方名称化阳汤处方元参2两,熟地1两,前仁3钱,肉桂2分。功能主治阴虚溺闭。摘录《医学集成》卷三

  • 点眼龙脑煎

    药方名称点眼龙脑煎处方龙脑(研)半钱,铅丹(罗)半两,白蜜(绵滤)2两。制法上药和匀,瓷瓶内密封,重汤煮一炊时,取出。功能主治风毒冲目赤痛。用法用量点目眦。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

  • 赤茯苓丸

    方出《外台》卷十八引《近效方》,名见《普济方》卷二四四:赤茯苓丸药方名称赤茯苓丸处方赤茯苓12分,汉防己8两,芍药10分,槟榔仁12分,甘草8分(炙),郁李仁10分,枳实8分(炙),(春着大黄14分,

  • 淡婆婆根汤

    药方名称淡婆婆根汤处方淡婆婆根3钱,明天麻1钱半,蔓荆子1钱半,滁菊花1钱,白芷1钱,川芎7分,当归7分,木贼草7分,小黑豆100粒。功能主治偏头风痛初起。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 搽黄药粉

    药方名称搽黄药粉处方栀子1两,雄黄4钱,朱砂4钱,轻粉4钱。制法上药细研。功能主治驱风止痒,剥脱上皮。主神经性皮炎(干癣),慢性湿疹(顽湿疡)。用法用量用黄瓜蒂、茄子皮或生姜片蘸药外搽;或配成10%软

  • 大灵宝丹

    药方名称大灵宝丹处方天麻2两,乌蛇(酒浸,去皮骨,炙)2两,天南星(炮)2两,黑附子(炮,去皮)1两,白附子1两,川芎1两,僵蚕1两,蔓荆子1两,干姜(炮)1两,肉桂(去皮)1两,防风1两半,麻黄2两

  • 参耆羚角汤

    药方名称参耆羚角汤处方羚羊角(镑)1两,防风1两,五味子1两,赤茯苓1两,人参1两,黄耆1两半,茺蔚子1两半,知母1两半。功能主治风牵眼偏斜外障。用法用量水煎,食后服。摘录《准绳·类方》卷七

  • 百和汤

    药方名称百和汤处方生地、当归、白及、骨碎补、鹿茸、续断、首乌、炙草。功能主治跌扑损伤。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医钞类编》卷七

  • 加减理阴煎

    《温病条辨》卷三:加减理阴煎药方名称加减理阴煎处方熟地、白芍、附子、五味、炮姜、茯苓。功能主治久痢,小便不通,厌食欲呕。各家论述此由阳而伤及阴也。小便不通,阴液涸矣,厌食欲呕,脾胃两阳败矣。故以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