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参术调中汤

参术调中汤

卫生宝鉴》卷五:参术调中汤

药方名称参术调中汤

处方人参5钱,黄耆5钱,当归身3钱,厚朴(姜制)3钱,益智仁3钱,草豆蔻3钱,木香3钱,白术3钱,甘草(炙)3钱,神曲(炒)3钱,麦糵面3钱,橘皮3钱。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内伤自利,脐腹痛,肢体倦,不喜食,食即呕,嗜卧懒言,足胻冷,头目昏。

用法用量每服1两,水2盏,加生姜3片,煎至1盏,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卫生宝鉴》卷五

内外伤辨》卷中:参术调中汤

药方名称参术调中汤

处方白术5分,黄耆4分,桑白皮3分,甘草(炙)3分,人参3分,麦门冬(去心)2分,青皮(去白)2分,陈皮(去白)2分,地骨皮2分,白茯苓2分,五味子20个。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都作1服。

功能主治泻热补气,止嗽定喘,和脾胃,进饮食。主暑伤胃气。痞闷满膨,不思饮食,喘嗽蒸热。皆中气有亏所致。脾胃虚弱,遇6-7月霖雨,身重短气,骨乏无力。

用法用量水2盏,煎至1盏,去滓,早饭后大温服。

注意忌多语言劳役。

各家论述1.《内外伤辨》:《内经》云:“火位之主,其泻以甘。”以黄耆甘温,泻热补气;桑白皮苦微寒,泻肺火定喘,故以为君。“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以五味子之酸,收耗散之气,止咳嗽。脾胃不足,以甘补之,故用白术人参、炙甘草,苦甘温补脾缓中为臣。地骨皮苦微寒,善解肌热;茯苓甘平降肺火;麦门冬甘微寒,保肺气为佐。青皮陈皮去白,苦辛温散胸中滞气为使也。

2.《杏苑》: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炙草、黄耆补中益气为君;桑白皮麦冬、五味清肺金止喘嗽为臣;青皮陈皮行滞气消痞闷为佐;地骨皮解蒸为使。

摘录内外伤辨》卷中

猜你喜欢

  • 四逆加人参汤

    药方名称四逆加人参汤别名四顺汤(《肘后方》卷二)、回阳饮(《医学集成》卷一)、人参四顺汤(《鸡峰普济方》卷五)。处方甘草6克(炙)附子10克(生,去皮)干姜4.5克人参3克功能主治回阳复阴。治阳气衰微

  • 安神散

    《宜明论方》卷九:安神散药方名称安神散处方御米壳(蜜炒)30克人参陈皮(去白)甘草(炙)30克制法上药为末。功能主治喘嗽。用法用量每服3克,煎乌梅汤调下,临卧服。摘录《宜明论方》卷九《普济方》卷一六三

  • 闭精丸

    药方名称闭精丸处方牡蛎、菟丝子、龙骨(生)、五味子、白茯苓、韭子、白石脂、桑螵蛸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下虚,白浊如米泔或若凝脂。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心以盐酒送下。摘

  • 坤顺丸

    药方名称坤顺丸别名参茸济阴坤顺丸处方鹿茸4两,五灵脂4两,石柱参2两,紫丹参3两,龟版胶3两,延胡索3两,鹿角胶3两,淡黄芩3两,阿胶4两(炒珠),川断3两,潞党参5两,川芎4两,炙黄耆5两,醋制香附

  • 四逆散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四逆散药方名称四逆散处方甘草(炙)、柴胡、枳实、芍药,各三钱。功能主治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小便不利,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食远

  • 解毒丹

    《蒲辅周医疗经验》:解毒丹药方名称解毒丹处方当归30克 赤豆卷(用赤小豆发出芽一分长,即晒干)90克肉苁蓉(酒洗,去盐)90克 山萸肉30克 川牛膝(酒炒)30克香附(酗制)30克 土茯苓30克 银花

  • 大补二天膏

    药方名称大补二天膏处方熟地、丹皮、山茱萸、黄耆、白术、枣仁、云苓、泽泻、山药、远志肉、当归、白芍、茯神、龙眼肉。功能主治滋补阴血,补脾和胃。主室女天癸已至,复止不来。用法用量内服。作煎亦可。各家论述先

  • 金刚活血酒

    药方名称金刚活血酒处方金刚莲300g,甘草300g,当归250g,五加皮250g,川芎180g,紫草茸180g,三棱90g,莪术90g,苏木90g,枳壳90g,青皮90g,见血清120g,红毛藤根12

  • 救败散

    药方名称救败散处方当归5钱,麦冬5钱,人参5钱,白芍5钱,柴胡5分,甘草5分,北五味10粒,神曲3分。功能主治冬月伤寒5-6日,吐泻后又加大汗,气喘不得卧,发厥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一

  • 熏膈丸

    药方名称熏膈丸处方麦门冬(去心)甘草(炙)各15克人参(去芦)桂心(不见火)细辛(去叶)川椒(去目并合口,微火炒,地上出汗)远志(去心,炒)附子(炮,去皮、脐)干姜(炮)各6克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