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小儿热速清口服液

小儿热速清口服液

药方名称小儿热速清口服液

处方柴胡黄芩板蓝根葛根金银花水牛角连翘大黄

性状为红棕色澄清液体;气香、味甜、微苦。

炮制以上八味,将柴胡金银花连翘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水牛角加水先煎煮3小时后,再与蒸馏后的药渣及黄芩等四味加水共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上述水溶液合并,浓缩,待冷至室温,加乙醇使含醇量为65%,搅匀,静止后,取上清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15(90~95℃),浓缩液再与挥发油合并,加入矫味剂,调节PH值至规定范围,再加水至1000ml,搅匀,静置,滤过,灌装,灭菌,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泻火利咽。用于小儿外感高热,头痛,咽喉肿痛,鼻塞,流涕,咳嗽,大便干结。

用法用量口服,一岁以内一次2.5~5ml,一岁至三岁一次5~10ml,三岁至七岁一次10~15ml,七岁至十二岁一次15~20ml,一日3~4次。

注意如病情较重或服药24小时后疗效不明显者,可酌情增加剂量。

规格每支装10ml

贮藏密封,避光。

摘录《中国药典》

猜你喜欢

  • 疏土汤

    药方名称疏土汤处方白术茯苓各30克肉桂0.9克柴胡1.5克白芍9克枳壳0.9克半夏1.5克功能主治疏肝理气,健脾化痰。治心腹饱满作胀,时或肠鸣,数欲大便,甚则心疼,两胁填实,为呕为吐,或吐痰涎,或呕清

  • 黄耆托里汤

    药方名称黄耆托里汤处方黄耆、甘草、当归身、升麻、葛根、漏芦、连翘、防风、瓜蒌仁、黍粘子、皂角刺、白芷、川芎、肉桂、炒柏。功能主治解毒补血益气。主乳岩溃烂。用法用量水1盏,入酒1盏,煎服。各家论述《医钞

  • 参耆白术汤

    药方名称参耆白术汤处方党参(去芦,米妙)2钱,炙耆1钱5分,白术(净炒)1钱5分,肉蔻霜1钱5分,茯苓1钱5分,淮山药(炒)2钱,升麻(密炙)6分,炙甘草7分。功能主治泻痢与产育气虚脱肛。用法用量加生

  • 琥珀犀角膏

    《外科精要》卷下:琥珀犀角膏药方名称琥珀犀角膏处方真琥珀(研)犀角(镑)各3克 辰砂(研极细)茯神(去皮、心)各6克 片脑(研)少许人参9克酸枣仁(去皮,炒)6克制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和为膏,以瓷器收

  • 槐角地榆散

    药方名称槐角地榆散处方槐角4两,地榆2两,黄芩2两,当归2两,防风2两,枳壳2两,生地黄2两,茯苓2两,雄黄2两,白矾2两,寒水石(炒过)2两,文蛤2两,熊胆2钱,牛黄1钱,片脑2钱。制法上为末,入瓶

  • 外敷化筋散

    药方名称外敷化筋散处方当归赤芍制乳香木瓜各6克 紫金锭芙蓉叶金果榄各10克制法共为细末。功能主治活血软坚,舒筋止痛。治一切陈旧性伤筋疾患。用法用量醋调外敷伤处。摘录《刘寿山正骨经验·附方》

  • 花乳石散

    《圣济总录》卷一四一:花乳石散药方名称花乳石散处方花乳石1两(煅、研),乳香(去石,研)、夜明沙(研)、胆矾(研)、地龙(去土,为细末)各等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五痔。用法用量每用时,先以甘草汤洗拭

  • 樗白棋子

    药方名称樗白棋子处方樗根白皮(捣碎)。制法上研细,以面拌和,切作小颗棋子,日晒少时,又拌面1次,凡3过为度。功能主治小儿疳气瘦弱,下利白脓,久而不愈,困重者。用法用量用水煮熟,加盐醋顿服。摘录《卫生总

  • 穿结药

    药方名称穿结药别名穿结散处方蟾酥、麝香、轻粉各等分,巴豆少许(另研)。制法上为细末,以乳汁为丸。功能主治大实大满,心胸高起,气塞不通。用法用量穿结散(《医学纲目》卷三十二)。摘录《洁古家珍》

  • 保急丹

    药方名称保急丹处方真西黄1钱,冰片1钱,北细辛2钱,当门麝香1钱,闹阳花3钱,蟾酥2钱,灯心灰1两,牙皂2钱。制法上为极细末,瓷瓶收贮。功能主治暑痧、臭毒,肚腹急痛,气闭神昏。用法用量吹鼻取嚏。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