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御米饮子

御米饮子

药方名称御米饮子

别名御米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宝庆新增方)。

处方罂粟壳15克人参7.5克厚朴30克(去粗皮,锉,姜汁炒熟)白茯苓15克干姜7.5克(炮)乌梅3个(连核用)甘草15克(炙)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久患痢疾,或赤或白,脐腹疠痛,里急后坠,发歇无时,日夜无度,及下血不已,全不入食者。

用法用量每服15克,以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大淮枣3枚,同煎至200毫升,去滓温服。年老体弱及小儿减半。

若痢下赤多,加黑豆30粒,腹痛,加木香

摘录传信适用方》卷四

猜你喜欢

  • 回阳通脉饮

    药方名称回阳通脉饮处方党参15克,白术15克,当归15克,黄芪25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熟地20克,炮姜5克,肉桂5克,附子5克。功能主治温经散寒,活血化瘀,去腐生肌。主寒湿入络,气血瘀滞。用法

  • 二陈双核饮

    药方名称二陈双核饮处方陈皮2钱,青皮(醋炒)2钱,橘核(炒)2钱,荔枝核(炒)2钱,甘草5分,乳香8分,白茯苓8分,半夏8分,没药8分,大茴香8分。功能主治疝气,遇劳碌、风寒即发,外肾肿大坠痛。用法用

  • 甘草油

    药方名称甘草油处方甘草1两,香油10两。制法甘草浸入油内1昼夜,文火将药炸至焦黄,去滓备用。功能主治解毒,润肤,清洁疮面,或做赋形剂用。主用法用量涂敷患处。摘录《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 八仙饮子

    药方名称八仙饮子处方常山、白术、秦艽、洪州鬼臼、赤芍药、甘草、紫苏、银州、柴胡各等分。制法洗净,为粗末。功能主治男妇虚劳骨蒸服鳖甲丸后作热者。用法用量每服半两,水2碗,乌梅肉2个,葱白7寸,韭白7寸,

  • 大保元汤

    《治痘全书》卷十三:大保元汤药方名称大保元汤处方保元汤加川芎、白术、肉桂。功能主治痘疹气虚顶陷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治痘全书》卷十三《痘疹传心录》卷五:大保元汤药方名称大保元汤处方人参、黄耆、甘草

  • 肝病复原丹

    药方名称肝病复原丹处方银柴胡60克 川朴60克木香30克香附90克桃仁60克当归120克三棱30克莪术30克姜黄90克延胡索60克红花30克制法共轧细面,炼蜜为丸,每丸重10克。功能主治治肝炎缠绵不愈

  • 调脾养荣汤

    药方名称调脾养荣汤处方人参、山药、茯苓、麦门冬、当归、芍药、黄连、酸枣仁、甘草。制法上锉。功能主治调脾养荣。主痘疹。用法用量加莲肉、园眼肉,水煎服。摘录《痘疹传心录》卷十五

  • 萸连栀石丸

    药方名称萸连栀石丸处方吴萸黄连山栀滑石各15克荔枝核(烧存性)9克制法上研为末,以姜汁和丸。功能主治治温热心痛,引小腹欲作疝者。用法用量每服3~6克,温开水送下。摘录《医学入门》卷七

  • 干散

    药方名称干散别名干敷散处方大麻仁1两,柏子仁1两,干姜1两,细辛1两,附子半两(炮)。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辟温疫。主用法用量干敷散(《古今录验》引许季山方,见《外台》卷四)。摘录《肘后方》卷二

  • 魏香散

    药方名称魏香散别名魏莪散(《嵩崖尊生》卷十五)。处方蓬莪术15克 真阿魏3克制法先用温水化阿魏,浸蓬莪术一昼夜,焙干,研为细末。功能主治治小儿盘肠内吊,腹中极痛,干啼后偃。用法用量每服0.2~1.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