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益胃升阳汤

益胃升阳汤

药方名称益胃升阳汤

别名升阳益胃汤(《仁术便览》卷四)。

处方柴胡升麻各1.5克 炙甘草当归身(酒洗)陈皮各3克人参(去芦)炒神曲各4.5克黄耆6克白术9克 生黄芩少许

功能主治益气升阳,养血调经。治妇人经候不调,经来量多,色黑有块,大便水泄,日二三次,饮食减少,食罢烦心,身体消瘦。

用法用量上药哎咀。每服6克,用水600毫升,煎至300毫升,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腹中痛,加白芍药9克,肉桂少许,如渴,加葛根0.6克。

摘录《兰室秘藏)卷中

猜你喜欢

  • 红粉生肌膏

    药方名称红粉生肌膏处方红粉5g(又名红升丹),朱砂15g,生肌膏80g。制法上药均匀调成膏,加消毒纱布制成。功能主治化腐生肌。除去瘘管管壁瘢痕组织及不良肉芽组织。主慢性顽固创面久不愈者。用法用量外用。

  • 不二散

    《袖珍》卷一:不二散药方名称不二散处方人言1两(为末),飞面4两(与人言用水和软饼,锅内焙干为末),白扁豆末2两,细茶末2两。制法上同和匀。功能主治疟疾。用法用量每服小半钱,已前半日,用温茶调下,再用

  • 阳虚黄褐斑方

    药方名称阳虚黄褐斑方处方制附片9克,淫羊藿9克,熟地9克,仙茅6克,冬瓜仁30克,生薏仁30克,党参12克,茯苓12克,桃仁6克,红花6克,白附子3克,蔓荆子3克,细辛3克。功能主治补阳祛斑。主肾阳不

  • 菊花通圣散

    《医宗金鉴》卷四十三:菊花通圣散药方名称菊花通圣散处方防风连翘麻黄薄荷川芎当归芍药大黄芒消各15克石膏桔梗黄芩各30克白术栀子荆芥穗各7.5克滑石90克甘草60克菊花45克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治暴发

  • 白糯丸

    药方名称白糯丸处方大白芷1两(为末),真糯米5钱(炒赤色)。制法上为末,糯米为丸。功能主治老人小便凝停白浊,卒死,头昏。用法用量煎木馒头汤吞下。无木馒头,用根亦可,后用《局方》补肾汤调补。后生禀赋怯弱

  • 豆参散

    药方名称豆参散处方赤小豆、苦参。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吐痰轻剂。主用法用量酸浆水调服,用鹅翎探之。摘录《医学纲目》卷四

  • 葛根人参汤

    药方名称葛根人参汤处方葛根(锉)1两,人参1两,麦门冬(去心,焙)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黄耆(锉)1两,地骨皮半两,石膏(碎)半两。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伤寒发汗及吐下后,余热不退,头痛满闷,口干

  • 见晛丸

    《卫生宝鉴》卷十八:见晛丸药方名称见晛丸处方附子12克(炮,去皮、脐)鬼箭羽紫石英各9克泽泻肉桂玄胡索木香各6克槟榔7.5克血竭4.5克(另研)水蛭3克(炒,烟尽)京三棱15克(锉)桃仁30个

  • 参归丸

    《女科万金方》:参归丸药方名称参归丸处方人参、熟艾,石蒲3两,白术1两4钱,扁豆2两,白芍2两,川芎2两,山药2两,吴茱萸2两。制法糯米为丸。功能主治一切淋沥,白带日夕无度,腹冷腰疼,小腹膨胀,内热头

  • 大五膈丸

    药方名称大五膈丸处方细辛3分,桂心3分,黄芩3分,食茱萸3分,厚朴(炙)3分,杏仁30枚(去尖),干姜3分,川椒(汗)3分,远志(去心)3分,小草2分,芍药2分,附子(炮)2分,当归2分,黄连2分。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