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八仙过海

八仙过海

明 吴元泰《八仙出处东游记传》载:八仙乃民间传说中道教的八个仙人,他们是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李铁拐、韩湘子、曹国舅蓝采和何仙姑。八仙故事唐 宋 元皆有不同记载,元杂剧中已出现其形象,至吴元泰始定为此八人,后遵从不二。相传八仙过海时不用舟船,各有一套术法。民间因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谚语。明无名氏《八仙过海》二折:“则俺这八仙过海神通大,方显这众圣归山道法强,端的万古名扬。”后以比喻各自拿出本领或办法,互相竞赛。周立波《暴风骤雨》二部十四:“穷棒子闹翻身,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贾平凹《腊月 ·正月》:“大家都在争着富,是龙就成龙,是虎就成虎,~,各人会有各人的神通呢!”


解释相传八仙过海时不用舟船,各有一套法术。后用以比喻各自拿出本领或办法,互相竞赛。

出处明·无名氏《八仙过海》第二折:“则俺这八仙过海神通大,方显这众圣归山道法强,端的万古名扬。”

明代吴元泰《东游记》第四十八回讲道,八仙参加完蟠桃大会后,来到东海边上,停云观望。只见潮头汹涌,巨浪惊人。吕洞宾说:“今天我们每人用一件物体投在海面,踏着渡海,各显自己的神通怎么样?”大家都说好。于是,铁拐李就把自己的铁拐扔到海面,立在拐上,乘风逐浪地渡了起来。汉钟离把拂尘投在水里,张果老把纸驴投在水中,吕洞宾把箫管投在水中,而韩湘子用花篮,何仙姑用竹罩投水而渡。蓝采和把拍板投到水中,曹国舅把玉版投到水中而渡。八仙各自用自己的手段渡海,展示了各人的神通。不料东海龙王太子看上了蓝采和的拍板,强行夺去,以致惹起了八仙和龙宫的一场大战。


【词语八仙过海】  成语:八仙过海汉语词典:八仙过海

猜你喜欢

  • 揽须

    同“揽桓须”。宋苏轼《次韵答邦直子由》之二:“潇洒使君殊不俗,樽前容我揽须不?”宋陆游《舍东追凉》诗:“所恨朋侪尽,无人为揽须。”

  • 餐霞人

    源见“餐霞漱瀣”。指得道成仙的人。《文选.颜延之〈五君咏.嵇中散〉》:“中散不偶世,本自餐霞人。”李周瀚注:“餐霞,仙者之流。”【词语餐霞人】   汉语大词典:餐霞人

  • 诛意

    谓对人加罪,不论其事实,而论其心意。《后汉书.霍谞传》:“《春秋》之义,原情定过,赦事诛意,故许止虽弑君而不罪,赵盾以纵贼而见书。”李贤注:“晋史书赵盾弑其君,赵盾曰:‘天乎无辜!吾不弑君。’太史曰:

  • 狱吏尊

    《史记.周勃世家》:“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长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文帝既见绛侯狱词,乃谢曰:‘吏方验而出

  • 庄樗

    源见“樗栎”。喻无用之材。因该典源自《庄子》,故称。宋杨亿《受诏修书述怀感事》诗:“虚名同郑璞,散质类庄樗。”【词语庄樗】   汉语大词典:庄樗

  • 江毫

    同“江淹笔”。唐吴融《薛舍人见征恩赐香并二十八字同寄》诗:“都缘有意重熏裛,更洒江毫上玉堂。”

  • 潘岳愁丝

    源见“潘安白发”。喻愁多发白。唐李廷璧《愁诗》:“到来难遣去难留,著骨粘心万事休。潘岳愁丝生鬓里,婕妤悲色上眉头。”

  • 黄骊

    同“黄骊牝牡”。清黄遵宪《石川鸿斋偕僧来谒张副使》诗:“九方何必分黄骊,两兔安能辨雄雌。”《诗.鲁颂.駉》:“有黄有骊。”朱熹集传:“纯黑曰骊,黄骍曰黄。”指黄马和黑马。后以“黄骊”泛指马。清袁枚《随

  • 一蛇二首

    比喻在政权机构之中,有两人掌握权柄,必将带来祸患。《元史.姚天福传》:“时御史台置二大夫,纲纪无统,天福言于世祖曰:‘古称一蛇九尾,首动尾随;一蛇二首,不能寸进。今台纲不张,有一蛇二首之患。’”【词语

  • 出于幽谷,迁于乔木

    幽谷:深暗的山谷。乔木:高大的树木。 小鸟从深谷中飞出,迁住在高大的树木上。 比喻条件改善,或地位提高。语出《诗.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后常引作〔出于幽谷,迁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