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七国新学备要

七国新学备要

一卷。英国李提摩太(详见《西铎》)撰。这是李提摩太写于1889年的关于比较教育方面的著作。在自序中他称于光绪十二年(1887)调查英国教育状况,又去德、法二国考察教育,还购置了欧洲各国与美国的新书,籍以研究各国的教育状况。1889年又去日本调查新学情况。《七国新学备要》即为李提摩太对七国教育调查结果的比较性研究,七国分别是英、法、德、美、俄、日本、印度。经考察,作者得出的结论是各国的人材培养教育有三条途径:学校、报馆和图书馆;学校又分三等:初学、中学、上学。全书共分八章,前三章记述比较了各国学校的数目及各项办学费用;后面又分别讨论了各国的报馆、图书馆状况。作者根据七国的教育状况的综合分析后提出了中国教育应如何订立章程;最后一章指出了如何根据中国教育的现状,吸取国外先进经验,变通现行的教育章程。全书体例论、叙间杂,不似花之安《德国学校论略》的总说分论,条缕分明,故归于杂家类。《七国新学备要》主要版本为广学会本。

猜你喜欢

  • 说文部首歌

    一卷。清冯桂芬撰。冯氏生平著述,见《说文解字段注考正》。是编乃冯氏当时课孙之作,所系音注为其孙世征补加。歌取《说文解字》五百四十部首,用上下平韵,编成七言长古一篇。各篇原分上下之目,依上下平之次分韵,

  • 列仙通记

    六十卷。清薛大训(生卒年不详)撰。薛大训,字六诂,吴县(今属江苏省)人。撰有《列仙通记》六十卷。《列仙通记》,原名《神仙通鉴》。继刘向《列仙传》之后,曾有葛洪《神仙传》、玉简《疑仙传》等书,记录古来神

  • 关学编

    五卷。清王心敬(详见《丰川易说》)撰。明人冯从吾著《关学编》一书,记载关中学者人物。王心敬以其未为完备,遂采摭诸书,补其缺略,以成此书。冯书所载始于孔门弟子秦祖,终于明代王之士。本书则于秦祖之前加上了

  • 上方山志

    五卷。清释自如、吴仁敌同撰。自如,上方山兜率寺僧。吴仁敌,江苏江宁(今南京)人。《上方山志》乾隆二十九年(1764)刻本,共五卷。分名胜、人物、建置、文部、物产。其谓上方山曰,山在顺天府房山县西南四十

  • 刘祁北使记校注

    一卷。近代王国维撰。国维生平详见《王延德使高昌记校注》条。刘祁,字京叔,山西浑源人,事迹见《金史·文艺传》。元兵入汴,祁遁归乡里,后复出就试,在元南行省幕府为僚。著有《归潜志》十四卷,收录于《四库全书

  • 关中书院讲义

    不分卷。清孙景烈撰。孙景烈字孟阳,号酉峰,陕西武功县(今陕西武功)人。官翰林院检讨。景烈主讲关中书院凡三,因此其讲义独关中为多。景烈倡关学,全在四书;翼朱子,全在集注;一生精力,又全在《关中书院讲义》

  • 心矩斋丛书

    八种,三十三卷。清蒋凤藻(详见《铁华馆丛书》)。蒋凤藻曾刊有《铁华馆丛书》、专影刻宋本古籍。《心矩斋丛书》所收为明清学者考订经史的著作,如清洪颐煊《汉志水道疏证》四卷、清邵晋涵《南江札记》一卷、清严可

  • 颜子绎

    五卷。明张星(生卒年不详)撰。张星永城(今属河南)人。崇祯七年(1634)中进士。官至光禄寺署丞。此书取《论语》、《孟子》中所载颜子的事实语言,厘为十则。每个标题下系以四言四句,类似佛教的偈。每则之下

  • 上帝板板,下民卒瘅。出话不然,为犹不远。靡圣管管。不实于亶。犹之未远,是用大谏。天之方难,无然宪宪。天之言蹶,无然泄泄。辞之辑矣,民之洽矣。辞之怿矣,忆之莫矣。我虽异事,及尔同僚。我即尔谋,听我嚣嚣。

  • 钦定巴勒布纪略

    二十六卷。清乾隆帝敕撰,方略馆编纂。记第一次西藏和巴勒布边境事件。乾隆五十三年(1788)三月,巴勒布(今尼泊尔)贵族都尔萨野与西藏地方势力勾结,侵占西藏聂拉木、济咙、宗喀等地,西藏告急。清廷命侍郎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