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礼说

礼说

① 十四卷。清惠士奇(1672-1741)撰。惠士奇字天牧、仲儒,晚号半农居士,人称红豆先生,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康熙间进士,康、雍、乾间历仕。早年兼治经史,晚年尤邃经学。任广东学正,倡导经学,除著《礼说》外,还有《易说》、《诗说》、《半农春秋说》、《大学说》、《交食举隅》、《琴笛理数考》、《红豆斋时术录》、《南中集》、《采莩集》、《半农先生集》。《礼说》是惠士奇考证辨析《周礼》所涉名物制度的著作。《礼说》不载《周礼》经文,只标举所有考据辩驳者,各为其说,依经文次序编之。惠士奇鉴于西汉郑玄注《周礼》不免汉制,因而反对用清代的音字进行推求,主张考求原委。《礼说》将古音古字分别疏通,援引诸史百家之说。证明周制,参证郑玄《周礼注》所引汉制,皆旁引经文,持论有实证。实为治《周礼》之力作。《礼说》版本有红豆斋原刊本、清嘉庆年间上海彭氏校刊本、阮刻经解本。② 六卷。清黄以周(详见《礼书通故》)撰。此书是作者读秦蕙田《礼书通考》嫌其书吉礼好驳郑注、军礼又太曲从郑注,因想纠其偏差而作《礼书通故》。《礼书通故》篇成又嫌其不足,因之又著《礼说》以补前书之未备。也并不全是针对秦著。书中有很多处订正前人之误:丧服变除订正戴德,诸公订正郑注,括发免髽订正贾疏,解屦纳屦订正朱熹、江永,都信而有证。其它如论上古天子诸侯都有燕朝、内朝、外朝三朝,卿士先私朝后公朝,听私政在公朝退后。又论军中五种兵器为戈、殳、戟、酋矛、夷矛,选用兵种看其适用,不论军队的方位与服色。又论《明堂位》为西周古书,作于幽公之前,其中“鲁君孟春”、“鲁公之庙”、“武公之庙”为后人窜入。这些都发前人所未发,总之,此书是一部学术价值极大的书。传世为《儆季集著五种》本。

猜你喜欢

  • 范文忠集

    十二集。明范景文(1587-1644)撰。范景文,字梦章(一作梦叔),一字质公,号思仁,吴桥(今属河北省)人。万历四十年(1613年)进士,除东昌推官,擢吏部主事。天启间,迁文选员外郎,文选郎中。官至

  • 四书去郛

    十四卷。清景肇修撰。肇修字纪苑,河南通许(今河南通许)人。是书一唯朱子集注为宗主,而于诸家郛廓见解为之扫去。首有肇修自序,云此乃景氏之一家言。洞彻诸家郛廓,见解一唯集注为宗主,而旁参《或问》、《语类》

  • 大雪山房文稿初集

    四卷。《二集》四卷。《言事》一卷。清恽敬(1757-1817)撰。恽敬,字子居,号简堂,阳湖(今江苏常州)人。乾隆四十八年(1783)举人。初官教习,历官富阳、新喻、瑞金等县知县,擢南昌府同知。恽敬早

  • 虎丘山志

    ①四卷。明文肇祉撰。文肇祉,字基圣,江苏人,文徵明之孙。《虎丘山志》明刻本,共四卷。分为十门。本志第一。泉石第二。庙宇第三。草木第四。流衍第五。人物第六。灵栖第七。释流第八。见闻第九。文辞第十。兹篇记

  • 小名录

    二卷。唐陆龟蒙(?一约881)撰。陆龟蒙,字鲁望。吴郡(今江苏苏州市)人。武后朝宰相陆元方之后。少高放,精通六经,尤其是《春秋》。考进士不中,于是弃之而去,做湖州刺史张博的从事。之后,退隐松江甫里。朝

  • 孔丛伯说五稿

    五种,三十六卷,附一种未竟稿一卷。清孔广林(生卒年不详)撰。孔广林,字丛伯,号幼髯,山东曲阜人,著名学者孔广森之兄。收书为《周官臆测》六卷叙录一卷、《仪礼臆测》十七卷叙录一卷、《吉凶服名用篇》八卷叙录

  • 罗湖野录

    四卷。南宋释晓莹(生卒年不详)撰。晓莹,字仲温、江西人。擅长作诗,史载她“颇解吟咏”。其身世生平不详。《新续高僧传》释晓莹传载:“既离尘俗,历访丛席,顿明大事,四众推重。晚归罗野杜门却扫”。《罗湖野录

  • 余杭县新志

    八卷。清龚嵘纂修。龚嵘,字岱生,福建闽县(今福州闽侯县)人,康熙十九年(1680)以贡生授余杭知县。在任时浚南渠河,增筑铺坝,修南湖六桥,续修邑志。二十二年(1683),春夏大旱,传染病流行,捐俸设三

  • 楚辞会真

    一卷。清卿彬(生卒年事迹不详)撰。卿彬,字雅林,灌阳(今广西灌阳)人。《楚辞书目五种》列于楚辞图谱类,当为有关《楚辞》的图画。

  • 毛诗名物解

    二十卷。北宋蔡卞撰。蔡卞(约1048-约1117)字元度,兴化仙游(今福建仙游县)人。蔡京弟,王安石婿。熙宁三年(1070年)进士,官至观文殿学士。卒赠太傅,谥文正。《毛诗名物解》有《释天》二卷,《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