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血热崩漏

血热崩漏

病证名。多因素体阳盛,过嗜辛辣,或感受热邪,或五志化火热郁于内,损伤冲任,迫血妄行;或忿怒伤肝肝经火炽,血失所藏等,以致经血妄动。症见突然阴道大量出血,或淋沥日久不止,血色深红,稠粘,面赤口渴烦躁不寐头晕等。治宜清热凉血止血。方用清热固经汤。如兼气虚者,加沙参、黄芪;口渴,加麦冬、花粉;若见胸胁胀痛,心烦易怒,时欲叹息,脉弦者,为肝经火炽,治宜平肝清热止血,方用丹栀逍遥散生姜,加炒蒲黄血余炭益母草香附炭之类。

猜你喜欢

  • 白硇砂

    见《药材资料汇编》。为硇砂药材之一种,详该条。

  • 风弦赤眼

    病名。出《银海精微》。即眼弦赤烂。详该条。

  • 肺雍

    病名。《素问·大奇论》:“肺之壅,喘而两胠满。”《甲乙经》作“痈”。详肺痈条。

  • 湿热牙痛

    病证名。牙痛之因于胃经湿热内蕴者。用黄连温胆汤、甘露消毒丹等加减。参见痰毒牙痛条。

  • 目沙涩

    证名。见《银海精微》。指眼觉沙涩,有异物感。又名碜涩、瘾涩。多由风热、肝火、阴虚火旺或异物入目所致。症见眼内沙涩外,多伴有羞明流泪,红赤痒痛等。常见于外障眼病。宜结合眼及全身证候辨证施治,分别选用祛风

  • 黄帝五脏论

    书名。见《崇文总目》。1卷,已佚。

  • 山枣参

    见《云南中草药》。为地榆之别名,详该条。

  • 医纲提要

    书名。8卷。清·李宗源撰。刊于1830年。作者以“阴阳内外,表里寒热,虚实燥湿,升降通寒”为医学大纲,全书按此纲要选辑历代医书有关论述,结合个人经验,分阴阳、内外等8部阐述。各部有总论、病证辨析及治法

  • 胃脘痈

    病名。①出《素问·病能论》。又名胃脘内痈、胃痈。指痈生于胃脘者。《医学入门》卷六:“胃脘痈因饮食七情火郁,复被外感寒气所隔,使热浊之气填塞胃脘。”初起腹部中脘穴处隐痛微肿,疼痛连心,身发寒热,脉迟紧者

  • 伤食头痛

    病证名。指脾胃积滞、清阳不升所致的头痛。见《证治要诀·头痛》。《医宗必读·头痛》:“伤食头痛,胸满咽酸,噫败卵臭,恶食,虽发热而身不痛,香砂枳术丸。”治宜消食导滞为主,并可选用保和丸、治中汤等方。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