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发泡。详该条。
见《安徽药材》。即牡荆茎,详该条。
病证名,见《证治汇补·呃逆》。又称热呃,详该条。
指戌时。详十二时条。《素问·金匮真言论》:“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
指脉络之横斜者。《素问·刺疟篇》:“刺足阳明太阴横脉出血。”
又称脉极。见《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详脉极条。
病名。属于唇疔之一。见《治疔汇要》卷上:“承浆疔,生于唇棱下陷中,系督脉所经之处。”见唇疔条。
病名。指痢下多脓血者。《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积热蕴结,血化为脓,肠虚则泄,故成脓血痢也。”《杂病源流犀烛·痢疾源流》:“又有脓血痢,凡脓血稠粘,里急后重,皆属于火。……易老云:行血则便脓自愈,调
证名。见《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治》。疼,义同痛。详腰痛条。
脏腑相合的一种理论。脏与腑之间通过经络和营卫气血的正常运行而保持生理活动的协调。六腑传化水谷的功能,就是受五脏之气的配合才能完成。如胃的纳谷需脾气的运化;膀胱的排尿需赖肾的气化作用等。